关于金属钝化与钝化膜的技术干货分享
产品别名 |
不锈钢钝化,酸洗钝化,钝化液,酸洗液 |
面向地区 |
|
用途 |
其它 |
型号 |
ID3000-1 |
当我们需要保护金属表面不被腐蚀、机械磨损及氧化时,钝化技术就成为了一种非常有用的选择。钝化的本质是通过一种化学方法,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,从而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,使其不易被腐蚀、机械磨损及氧化。本文将会介绍钝化的原理及其常见的应用:钝化膜。
一、钝化原理
钝化的主要机理是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,用以隔离金属表面与外界的联系,从而抑制金属表面的腐蚀和氧化反应。这样的保护膜通常是由金属的氧化物、氢氧化物或盐等组成。钝化加工的方式有很多,常见的有化学法、电化学法、物理法和热处理法等。
化学钝化的原理是通过金属表面和一定浓度的化学溶液(不锈钢钝化液或者不锈钢酸洗钝化液)接触,生成一层具有抵御外界腐蚀能力的保护膜。例如,常用的酸洗钝化就是在金属表面采用酸洗处理后,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钝化膜。采用酸洗的优点在于,腐蚀性能比较强,处理能力广,而且成本相对较低。
电化学钝化是通过电解,引发化学反应生成一层抵御外界腐蚀的氧化钝化膜。由于电解钝化的效果,特别是对于不锈钢,采用电解钝化能够形成更为均匀、致密的钝化膜,可增强其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。
物理方式钝化主要采用机械方式,例如采用喷砂、抛光、涂覆等技术手段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,特别是对于轻质金属,使用物理钝化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钝化效果。而热处理方式钝化,则是通过将金属加工加热,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,从而达到抵御腐蚀的目的。
二、钝化膜
钝化膜主要是在钝化过程中生成的一层氧化膜或类氧化膜,其主要作用是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、机械强度、电学性能和润滑性。不同的金属材料所产生的钝化膜厚度和化学性质都是不同的。例如,铝的钝化膜主要由氧化铝、氢氧化铝和铝磷酸盐等物质组成,厚度一般在0.2-15微米之间;而不锈钢的钝化膜主要由氧化铬和氧化铁组成,厚度一般在1-200纳米之间。不同厚度的钝化膜都具有不同的优点和局限,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来选择。
另外,钝化处理过程中,不同类型的钝化液相对应不同的钝化膜厚度和质量。例如,在钛和镁等轻质金属的钝化处理中,采用硝酸钝化液处理时,所形成的钝化膜质量较高,但是钝化膜的厚度相对较薄;而在钛和铝等重质金属的钝化处理中,选择过氧化氢和氢氟酸钝化液处理,所形成的钝化膜厚度相对较厚,但是膜质量有所降低。
三、常见的钝化类型
常见的钝化类型主要包括很多种,如为硫酸钝化、铬酸钝化、酸洗钝化、电解钝化、离子钝化、焰喷钝化、化学淬火钝化等,不同类型的钝化有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。
硫酸钝化是在浓硫酸中进行的一种钝化技术,适用于稀有金属、合金、不锈钢等。硫酸钝化处理后,所形成的钝化膜成色均匀,抗腐蚀性能好。
铬酸钝化通常在铝合金制品的表面使用,此处理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不锈钢等材料的表面处理。铬酸钝化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时间等参数,将材料浸泡在浓度为30-40%的铬酸溶液中,具有稳定的耐腐蚀性,种类繁多。
酸洗钝化是常见的钝化方法之一,其优点是处理能力广、成本低,适用范围较为广泛。目前,酸洗钝化已经成为了目前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,特别是在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等领域中。
电解钝化是通过电解方法,将金属融化后再沉积在钝化液品的阳极传递带阳离子,重新生成较厚的氧化膜。此方法适用于不锈钢、镁合金等材料的处理,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技术掌握。
离子钝化适用于需要具有一定电阻性能的材料,并且其钝化膜有较高的质量。常用的氟化钙、氧化钴等材料的离子钝化,仍然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有所应用。
总的来说,钝化技术在金属制造行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,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式。
查看全部介绍